
《放风筝》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放风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放风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
1.诵读古诗《村居》
(1)师:(出示古诗)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大熟悉的一首古诗,我们一起来读读。
(2)师:孩子们,你们能说说这首诗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一句话:谁干什么)
(3)师:诗里没有写风呀,怎么说是写风筝的呢?
2.学习资料袋里的内容,了解有关风筝的知识
师:说得真好!我们语文书中也有一个地方介绍了风筝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1页,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吧!
师:山东潍坊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国际风筝节,可见风筝得到大家的喜爱。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叫《风筝》。
3.板题,读题。
师:(板题)我们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课前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借用诗词为学生的文本感悟做情感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还要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学习情况。
(1)师:刚刚老师巡视时,发现有些生字比较难读,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带音生字词)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及时纠正读音)
师:读得真准!老师都要向你学习!
/你这个词还可以读得更好些,仔细认读一下,再读读。
我们来齐读它们。
师:(出示无音节生字词)
这样你还得吗?(示意学生读)
真有你的,本事还挺大的!
我们再来读读它们。
(2)读通句子。
师:我们把词语放进句子中,肯定也能读好,谁来试试!
出示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
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师:看来你真的明白了老师的要求,读得不仅准确而且很通顺。
/ 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谁来帮帮他纠正一下。 /你再读读。
师:我们齐读这两个句子。
3、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师:请同学们来开火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有没有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还
要想一想课文写了孩子们做了些什么
事?
(出示——认真听,用心想:课文中写了孩子们做了些什么事?)
4.讨论交流,提示方法。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生本,词语教学既要强调基础的落实,立足学情落实好字音、字义、字形教学点,又要突出重点,训练到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由?围绕‘风筝’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方法。】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画出放风筝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心情的句子。
2.讨论交流。
(1)理解分析句子:“一个人用手托着??飞快地跑起来。”
(2)理解分析句子:“风筝越飞越高??拼命地奔跑。”
3.齐读。
【设计意图:?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当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真正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串读,引读,角色体验式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孩子们入情入境,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四.课堂练习,巩固字词。
1.出示生字,进行组词练习。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抄写字词。
【设计意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减掉繁琐的分析,留足时间给学生进行课堂的练习。对于三年级学生,字词教学仍然是重点。在第一课时的最后环节安排生字词的巩固是较合适的一种方式。同时,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字词教学应以学生自学为主。】
板书设计:
做风筝 ??
10. 风筝 放风筝 喊叫 奔跑 (快活)
(“幸福鸟”)找风筝 ??
《放风筝》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初步观察图画,初读课文。学习前两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初步观察画面,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春天来了,春光是这样地明媚,这是放风筝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当中谁放过风筝?谁能给大家说说自己放风筝的情景?风筝上天了,我们的心也跟着风筝飞上了蓝天,想象的翅膀随着飘荡的风筝展开了。放风筝这是一项愉快而有意义的活动。今天我们就学习《放风筝》这一课。(出示图片)
二、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了( )和( )星期天( )的事。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2)多音字。
(3)理 ……此处隐藏6358个字……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生字新词
二、理解第一自然段内容。
1、 读课文,这段说的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2、 高高兴兴地去干什么?(放风筝)
三、 学习怎样放风筝的部分
1、 出示课文插图,观察画面
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心情怎样?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自己的观察所得。
2、 图文对照,课文中哪一段描述了画面中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
(1) 合作学习第三自然
同桌同学按照下列步骤,合作学习。
A、 读一读,弄清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B、 画一画。,段中描写我和哥哥动作的词语。
C、 演一演,说一说。分角色表演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边演边说。
(2) 表演复述。
A、 请出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观众评说。
B、 对比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举着大蜻蜓 拽着风筝 才收住脚
拿 拉 停
(因为举含有用力向上的意思,拽有紧抓的意思,收因为在奔跑中急停下来。)
(3)体会写法:通过学习这一段,请你想一想怎样才能把活动中的情景写得清楚具体?
(要写得清楚,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要写得具体,要朱雀抓住活动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
(4)指导有感情朗读。
我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嚷:蜻蜓赛过飞机啦!蜻蜓赛过飞机啦!(通过朗读表现出欢快、愉悦的心情。)
四、 学习大蜻蜓放飞前的课文内容
1、大蜻蜓飞上天空以前,有哪些风筝?
(1) 观察画面说一说。
(2) 对照课文课文是怎么写的?
A、 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B、 通过看图、联系生活实际或切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花花绿绿、各式各样。(表现了风筝鲜艳的色彩、多样的形态。)
C、 具体说说在天空中飘荡的风筝有什么颜色,是什么样子的?想象说词说句。出示:
( )的老鹰 ( )的鹦鹉
( )的仙鹤 ( )的蜈蚣
用( )的( )在天空中飘荡。说一句话。
五、 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
二、 学习打蜻蜓放飞后的课文内容
过渡:大蜻蜓放上蓝天后,又多了些什
《放风筝》教学设计10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课前准备:
学生:放一次风筝
第一课时
回忆趣事,激情导入
1.打开话题: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是否读出高兴的语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a、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并相机理解憧憬。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
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
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读)
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
a、大家是怎么放风筝的?出示填空
b、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么放的告诉同桌。
c、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
6.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课文。
7.当堂作业。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经验介绍给大家?
2).书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a、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
b、引读过渡,设置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
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a、设置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b、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
朗读启发,拓展活动
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同学们能把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课堂练习
1.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可以是几句话)(上面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3.有时间把同学写的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