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家长会家长发言稿(15篇)
在当下社会,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发言稿,发言稿是作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语表达使用的文稿。大家知道发言稿怎么写才正确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家长会家长发言稿,欢迎大家分享。
学生家长会家长发言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承蒙校方信任,能有机会和在坐的各位家长一起切磋交流,非常荣幸。
小女江子昂,在今年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得益于四中优质的教学管理、老师们的辛勤耕耘精心呵护,也与她自己本人的顽强拼搏是分不开的。做为家长,在这过程中扮演的可能是"教练员"和"场外指导"的角色。我觉得,初中第三年,倒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指导方法。整个三年,都是以一贯之的。
我想,正如每个人的指纹不一样,每个孩子的特质也不一样。因此,针对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可能也不完全相同,即所谓因才施教、因人而异。但从另一个方面说,也有一些基本的、相通的道理。在这里,我抛砖引玉,就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各位分享。
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谈,就是:
1、家长注重治本,孩子才有预期之标;
2、家长有定力,孩子才有张力;
3、家长有弹性,孩子才有韧性;
4、家长能够宽容,孩子方能兼容并蓄。
下面,我就逐一具体介绍。
一、家长注重治"本",孩子才有预期之"标"。
所谓治"本",是解决孩子的思想问题,思想决定行动。俗话说的"有没有悟性、开没开窍",就是指孩子的思想是否"明白通透"了。
"本"之一,兴趣和爱好,是孩子保持旺盛求知欲的唯一源泉。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就是顺从她的天然"口味";如孩子倒了"胃口",就吃什么都不香了。家长不要预先为孩子设定上什么学校、走什么路、从事什么职业;不要强迫孩子课外上什么兴趣班(诸如美术、音乐、舞蹈、奥赛等),艺术特长启蒙之后,就只能遵从她的自然禀赋。孩子将来从事的工作与她(他)的兴趣爱好最大程度的契合,就是最大的成功,也最有幸福感。
"本"之二,家长的言传身教、孩子的耳濡目染,将塑造孩子基本的人生价值观。一个人,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会时时处处面临选择,需要作出抉择。那么,价值观将决定着她(他)作出何种选择,也决定着她(他)将与谁为伍、和谁同行。不少家长可能都有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孩子小,和她讲大道理没有用。其实不然。女儿牙牙学语之时,我就开始启蒙频频给她讲道理。在陪伴她成长的过程中,每每遇事,总是帮助她分析利害、权衡得失,提供几套参考方案,供其选择。久而久之,孩子遇事皆有自己的主见,既非常自信,又有相当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她当初的选择四中、现在的选择文科。
"本"之三,怎样学(学习方法)是次要的,关键是孩子是否明白"为什么学"和"为谁学"。这个"阀门开关"问题解决了,孩子在学习上就有了主观能动性,就会从"被动学"转向"主动学",从"接受式"学习进入到"自主式"学习。孩子用"心"了,她自然就会去琢磨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试想,解决了这样三个"根本"问题,孩子的成绩(所谓的"标")就不会太差,我们又有何多虑的呢?
二、家长有定力,孩子才有张力。
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时间延展12年,应该说是个马拉松长跑项目。冲过终点红线,能得名次固然好;但中途不离场、不掉队,坚持顺利到达终点也是不容易的。
江子昂,小学毕业于人民路小学,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吴彬彬。应该说,她小学的基础很扎实,基本保持在全年级前10名。进入初中后,我给她的要求是保持年级前50名,而实际上她基本保持在前30名,中考前最好成绩是全年级第3名。我经常提醒她,保持在"第一方阵"就好,不要刻意计较是否考了第1名,如总是顶在最前面,遇到的"风阻力"就会大一些。
我以为,每个孩子在各个阶段,可能处在不同的"方阵",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目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家长尤其要有定力,不要把焦躁、纠结的情绪传染给孩子,妨碍孩子保持耐力、释放张力。
今年中考体育测试前一个多月,女儿每天放学后去操场练跑步,总耽心过不了关,有些纠结。我当时开导她:即使扣几分也没什么,在文化课上再捞回来,不必多耽心。测试结束,结果只扣了1分,女儿如释重负,接着全身心投入文化课的复习备考。
三、家长有弹性,孩子才有韧性。
所谓弹性,是家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凡是孩子自己能搞定的,家长尽量不插手;凡是孩子克服困难能够完成的,家长只提供建议和帮助,不大包大揽。
记得,初二时班上有8名同学首批入团,需要进行团支部选举。女儿征求我意见,是否参加团支部书记竞选?我支持她、鼓励她参加竞选,并帮助她拟定竞选发言提纲。后不出意外,如愿当选。
初中三年,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特别是中考,如果说孩子们不认真对待那是假话,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好比体育比赛,有预赛、复赛,最后是决赛,赛程有一个时间段,把孩子最兴奋的时间节点调到决赛之中,是最佳的。我了解,女儿是个慢热型选手。我们尽量保持平常平淡心态,不能比女儿还兴奋,否则会压抑她的兴奋。
临近中考的时候,女儿经常对我说:"爸爸,我好怕"。我跟她开玩笑:"你这是赌徒心态,想赢怕输!"(即"想考好、又怕考不好")。并且安慰她:"不管结果如何,也不管是什么情况,爸爸永远爱你、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女儿凝望着我,微笑点头。我知道,她是自信满满的。
从以上两个事例可看得出,我们是有意让女儿锻炼自己处理学习生活中所遇问题的能力,既要积极争取好的结果,又同时做好接受不如意结果的心理准备,期望她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逐步炼成坚强的韧性。
四、家长能够宽容,孩子方能兼容并蓄。
孩子们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正错误缺点的循序渐进过程。当然,诸如诚实不撒谎、要强不虚荣、羡慕不妒嫉、宽容不刻薄等等,是要求孩子更是家长应该模范遵守的底线。简言之,宽容,能为孩子营造一种有利于成长的人文环境。凭借于此,孩子往往能够多维度思考不剑走偏锋、点到为止不钻牛角尖、左右逢源而豁然开朗、不拒涓流能海纳百川,孩子们也才有可能成为开放式的复合型人才。
家长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更值得把自己的烦恼、忧虑及不如意介绍给孩子,间接地丰富她的人生阅历,使之了解世道的艰辛。家长,甚至不必掩饰自己曾经的缺点和教训,用对自己的宽容来彰显对孩子宽容的更为应当,从而能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
例如,我就跟女儿说过,1981年爸爸小升初,1分之差,没能考进一中;后上高中时,由于解题速度慢,数学试卷最后1 ……此处隐藏19711个字……,本人将要在家长会上发言,好紧张哦。当时车上还有15班的小夏同学,他反应快情商高,立刻很真诚的说,耶,真棒。给了我一点鼓舞。可是我的亲生女儿,也就是贵校初一16班的小杨同学,她恐吓我说:哎呀妈呀,太吓人了,我要让班上的同学准备好臭鸡蛋。我不晓得16班的孩子到底准备了没有,有也不要紧,毕竟你们这些00后孩子的马屁,并不是那么容易拍的。被你们鄙视,真的也不算个啥事。
这年头,你们觉得不容易。我还明白,初中教师比其他学段教师更不容易。而作为初中生家长,要在能对你们施加有效影响的时间内,在你们最依靠父母的十来年里头,不偷懒,不抱怨,不蛮干,也不会那么容易。如何变不容易为容易呢?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目前我的想法是:一边扶持,一边放手,力争做到三个一。
为什么要扶?因为你们半大不大,是未成年孩子
初中,是学习生涯的重要转换期。初中三年,特殊时期,多事之期,孩子们要从儿童期过渡到少年期,并做好向青年期转换的铺垫。青春期,的同义词是麻烦期,毛躁期,矛盾期,厌恶期,冲突期,甚至神经期。你们外表像大人,内心里却依然是个小毛孩。这个时期的你们,常常在外是人,在家是鬼。可是无论你们如何折腾,父母,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这个时期,也不例外。
为什么要放?因为你们终将长大,成为独立个体
父母教师对你们的有效影响,可是十来年而已。龙应台在《目送》那篇文章中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可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并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追是追不上的,我们能做的,大概就是陪伴和目送,用一颗淡定的心,和一张克制的嘴,陪伴出一个幸福的你,目送着你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基于以上认识,我决定让自我拥有一颗淡定的心。
当初中生家长,我也是头一次,也是需要学习的。当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我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好妈妈胜过好教师》。此刻孩子上初中,我又找来《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傅雷家书》等等,又将之前考过的心理咨询师中关于青少年心理特征的资料翻出来看,以求温故而知新。我还看曾仕强家庭教育讲座,听家长学校的同事讲她的咨询案例,当然,咨询者的基本情景是保密的。
知识就是力量,总有一本书适合我,总有一些力量让我聪明起来。
有一颗淡定的心,其实蛮难的。尤其是谈到成绩和名次的时候。我的理解,成绩当然是很重要的,当然,它又不是的。学习主要是孩子的事情,海陵中学的质量杠杠的,有这么一批认真细致、经验丰富、且全方位360度无死角指导孩子们学习的教师,我完全放心。说句老实话,孩子不会的题目,我也未必做得出来,就是会,也不敢乱指点江山,因为跟教师教的方法可能不一样,会帮倒忙的。
我能做的,就是做好后勤,坚持淡定,坚持理性和关心,学着做一个好妈妈,去了解他,帮忙他,成全他,鼓励他,尽量避免批评,责怪,打击和疏远。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一张克制的嘴。
说来惭愧,开学近三周,本人出差一周半,没办法,团队有需要,只能往前冲。在外的时候,我并不揪心,因为孩子生活上有家人,学习上有教师,家庭作业么,她会自我做。我会每一天打电话,如同我在家时接她放学那样,听她随便聊,哪个同学午睡时呼噜打得比猪八戒还响,哪个同学体育课多跑了三圈结果累成了狗,班主任教师以教室为家,连上厕所都是一路小跑……我听得很开心,分享着她的喜怒哀乐,感受着她的学校生活,一般情景下不作道德评价。
暂时考砸了,被教师骂了,和同学闹别扭了,都是常态,全是小菜,有时候她会感到挫败和沮丧,感到郁闷或烦恼,我表示理解,且会告诉她,你看,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算事。她也就很快不当回事了。
克制自我的嘴,对亲子双方而言,难度系数都很大。我也担心自我变成《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不得要领却自以为是,话不投机还婆婆妈妈,陈词滥调竟眉飞色舞,说起来苦口婆心,实际上头目狰狞。不唠叨的爸爸很多,不唠叨的妈妈,占比相对少了许多。不骂人的爸爸妈妈,就更加稀有了。
教师是能够骂学生的,必须的。我当教师时也经常骂人,六七十个毛孩子,总有那么几朵奇葩,隔几天就要杀鸡儆猴一下,否则会秩序大乱。可是家长呢,不妨换换沟通方式。异常是学习问题,如果教师骂了都不起作用,那家长再骂,基本上是无用功。以有限的时间,做无限的责骂,实在划不来。有这样的时间,不如多想想办法,有效地如何解决问题。
如果实在忍不住,那骂孩子也是有讲究的。明代思想家吕坤认为七种时候不骂孩子: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大庭广众之下、孩子已经后悔、晚上睡觉之前、一日三餐时间、孩子高兴之际、孩子悲伤时刻、孩子生病之时,都不要责怪孩子。那究竟什么时候能够骂呢?只能各位自我看着办。
孩子一天一天长大,思想一点一点独立,我们会在不经意间,逐渐失去话语权,我会尽量用智慧之光引导孩子成长,多鼓励引导,多扬长避短,多温柔呵护,让家成为孩子的加油站和休憩地。反过来同样成立。孩子们也要有话好好说,不当小刺猬,小炸弹,小闷葫芦,有问题及时向父母求助,一家三个臭皮匠,怎样说也能抵半个诸葛亮。
如果能做到心淡定,嘴克制,那么第三个一就比较容易实现了。
第三个一是最核心的:那就是,一个幸福的你。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幸运和幸福,也有着不一样的压力和困惑。你们生在这个时代,和我们当年相比,有更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有机会出国留学和工作。你们在这个年纪,见识和思维可比我们当年强多了。这一点,你们确实比我们幸福。这是命,我们羡慕嫉妒但肯定不会恨。老话说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你们会不由自主的恶搞出下一句,会说"前浪死在沙滩上"、实际上这句话的后半句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如果真的能够一代更比一代强,如果你们能够成为幸福的孩子,将来做个幸福的大人,再培养出同样幸福的孩子,那前浪如我们,含笑沙滩也不要紧。
可是幸福的含义是很丰富的,除了基本的吃喝玩乐,更高级的层次是不断成长并自我实现。做父母的幸福之一,就是能够为你们的自我实现打好基础,培养你们的自爱本事和谅解之心,提升你们幸福的水准。
自爱包括让身体强壮,让心灵阳光,让成绩过关。成绩不是的,但它的确又是很重要的,就当下的你而言,是得以迈上更高台阶的有效路径。学习中会有苦有甜,有喜有忧,要讲究方法,要劳逸结合,要不断挑战自我,不要等到若干年之后回忆起自我的初中生活,恨不得穿越回来,捶死此刻的自我。
谅解也是到达幸福的重要路径之一。在你们没有足够强大之前,我们能够为你们做的,可是是尽力成全。也许有时候,方法不对你们胃口,有些表现形式甚至让你们产生反感和逃离的念头。你们是新手,我们也是新手,新手上路,需要彼此包涵,互相配合,这样貌,可能我们的中年时光,和你们的少年时期,幸福指数都会高一些。
衷心祝愿我们的师生家长都能够心想事成,抵达幸福彼岸。
多谢大家!